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中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的通知
巴府办发[2007]8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市经济开发区商贸园、工业园管委会:
《巴中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二届三次常务会讨论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巴中市“十一五”交通发展规划
第一章 “十五”回顾与评价
巴中建地设市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既为公路水路交通带来了巨大需求,也为其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交通行业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在部省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实行党政领导、群众参与、部门支持、交通主抓的建设模式,先后掀起了以干线公路改造、县际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建设为重点的公路建设大会战,交通建设快速发展,交通面貌日新月异,成绩斐然,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状况基本得到缓解。
第一节 “十五”期间公路水路交通发展成就
一、运输服务
(一)公路运输快速发展,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巴中市境内无航空,水运比重小,铁路仅有1.6公里,公路运输承担了89%的客运量和91%的货运量,公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
公路运输持续增长,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2005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981万人,旅客周转量116538万人公里,货运量1662万吨,货运周转量54961万吨公里,分别比2000年增长98%、27.5%、146%和4%,2000~2005年平均增长分别为19.6%、5.5%、29.2%、0.8%。
水路运输发展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长。2005年完成客运量286万人,旅客周转量920万人公里,货运量98万吨,货运周转量346万吨公里,2005年分别比2000年增长6.7%、12.7%、15.3%、货运周转量萎缩5.2%。
(二)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有所提高。
“十五”期间,针对全市物流、人流需求,努力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相继组建了6个专业运输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机制、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企业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市场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扩大,个体运输发展较快,不少乡镇成立了运输协会,涌现了一批运输大户,加快了农村商品流通,初步解决了农民出行难、乘车难、运输难的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运输结构调整进展明显,旅游客运、汽车租赁、物流服务、货运代理等运输服务方式正在成为道路运输业新的趋势。农村客运通达深度有较大提高。
(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运输市场体系初步建立,行业监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
“十五”期间,针对交通运输市场存在的问题,相继展开了对农村客运市场、危险货物运输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对站外揽客、途中转客和老旧车、报废车、农用车、摩托车参营等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正当输进行了大规模整治,车辆超限超载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装备发展
(一)公路建设加速发展
“十五”期间,巴中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完善干线,建好主骨架为重点,积极争取国债,县际公路和二级路网补助,在加大境内干线公路建设投入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公路建设。伴随交通“十五”规划和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巴中市公路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干线公路技术等级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突飞猛进,汽车场站建设加快,公路交通条件不断改善,长期制约巴中社会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状况基本得到缓解。
公路总里程增长较快,公路主骨架网络初具雏形。基本形成了以省道S101线成南路、省道S202线广开路、省道S201线通宣路、省道S302线万阿路以及县道双江路(南江马跃溪至通江平溪)和县道通平路(通江至平昌)构成的干环线主骨架,辐射县(区)、乡、村的公路网。2005年底,全市乡以上公路达到4228公里(不含村道),其中省道682公里,县道1525公里,乡道1989公里,专用路32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较“九五”末增加288公里。公路总里程中等级公路达到2839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67.1%,其中二级公路604公里,三级公路770公里,四级公路1465公里,分别占总里程的14.3%、18.2%和34.6%。高级、次高级路面1528公里,占总里程的36.1%。省道好路率达到75.2%,县道好路率达到66.3%,建成县乡标美路2400公里。全市有村道6672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477公里,占村道总里程的22.14%。公路网密度达到34.37公里/百平方公里。
坚持“两个依靠”,大力推动农村公路建设。巴中市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全国、全省农村公路建设会议精神,坚持依靠各级党政的重视和领导,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发扬当年的红军精神和新时期的巴中精神,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统筹城乡,构建和谐社会目标,把交通工作,特别是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进行扶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当成为民办实事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大力宣传和发动群众,培育农村群众转变观念,从宏观经济的发展上进行宣传引导,利用典型进行启发引导,科学规划进行利益引导,使广大干群真正认识到“公路通、百业兴”和“要致富,先修路”的深刻含义,从而增强了全民修路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了心往路上想、钱往路上投、力往路上使、人到路上干的意识,掀起了农村公路的建设高潮。到2005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0900公里(含村道),较“九五”末增加2431公里;等级公路达到3606公里,较“九五”末增加789公里。实现了86.2%的村通公路,较“九五”末增长5.7%;通油路(水泥路)的乡(镇)达到49.6%,较“九五”末增长14.8%,通油路(水泥路)的行政村达到6%。
客货运输站场建设在数量和等级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截止2005年底,全市有汽车站44个,其中一级汽车站1个,二级汽车站3个,三级汽车站14个,四级汽车站26个。较“九五”增加28个。乡镇汽车站发展较快,总体趋势较好。
(二)内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全市水运主要以巴河、通江河、恩阳河为内河航道,以化城、三江等库区为辅助,河道总里程1201公里,通航里程649公里,覆盖全市110个乡(镇)。“十五”期间,巴中市乡(镇)水运虽然有所发展,船舶种类数量增多,新建码头41个,运力运量不断发展,在全市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受境内江河自然条件限制,其发展相对滞后,处于持续萎缩状态。
表1-1 公路水路“十五”基础设施完成情况
项目 单位 2000年 2005年 2005年比2000年增长
公路总里程(不含村道) 公里 3940 4228 288
公路网密度 公里/百平方公里 31.97 34.37 2.4
二级及以上公路 公里 378 604 226
等级公路 公里 2741 2839 98
高级、次高级路面 公里 1199 1528 329
省县道好路率 % 70.2 69.1 -1.1
村道里程 公里 4539 6672 2133
公路通村率 % 53 86 33
油路(水泥路)通乡(镇)率 % 34.7 48.8 14.1
汽车站 个 16 44 28
码头和渡口 个 210 229 19
(三)运输装备发展较快
民用汽车快速发展。到2005年,全市民用汽车达到17200辆,“十五”期年均增长6.9%。营业性车辆数持续增长,客车达到7172辆,货车4793辆,分别增长31.9%和28.7%。客运车辆逐步向高档化、舒适化方向发展,货运车辆逐步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调整。
(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加快
“十五”期间,在国家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宏观政策支持下,巴中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部省补助资金的有力支撑,拓宽融资渠道,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交通面貌焕然一新,有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发展。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5.84亿元,其中公路建设15.7274亿元,水运建设1161万元。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国家和部省投入约占38.5%,地方自筹约占54.6%,银行贷款约占6.9%。
(五)支持系统建设得到加强
“十五”期间,巴中市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断加强交通运输安全意识,在汽车维修、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公路安全配套设施等易产生安全事故隐患方面采取积极有力措施,明确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职责,逐级签定交通安全责任书,奖惩逗硬。不断加大对维护安全的投入、保障条件和安全管理的力度,交通安全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在交通建设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有效整合配置施工技术资源,不断提高施工科技含量,为科技兴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极加强业务培训,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交通建设和管理人才。同时,不断加强交通法治建设,积极贯彻落实以《公路法》为主的一系列交通法规、规章,有力推动和保障了交通快速发展。
巴中市交通建设始终把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积极开展广泛的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活动,树立环保意识,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环保协调发展。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合理掌握建设标准,致力于发展以生态、环境友善的可持续交通运输。把交通建设与周边环境改善有机结合,与当地的山、水、林、田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尽量降低交通建设对资源和自然景观的影响,使交通建设与生态环境和谐自然。
三、公路水路交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巴中交通快速、持续发展,既扩大了需求,增加了就业机会,又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改善了投资环境,缩短了时间距离,加快了各种生产要素的流通,促进了生产要素最快捷、最优化配置,增强了地方对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促进了对外开放,促进了沿线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特别是农村公路的建设,使公路沿线乡村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改善了沿线农村广大地区的交通条件,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城乡商贸流通加快,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和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个体私营经济园及水果示范基地等具有先进性生产力特征的排头兵,促进了区域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已成为农业发展,农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巴中农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第二节 公路水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五”期间,巴中公路水路交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巴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应清醒地看到,交通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对于仍然处于贫困中的巴中来说,交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仍然未能从根本上扭转。
1、公路总里程增长较快,但境内无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比重小,里程少,农村公路数量大、低等级,整体路网等级低、通达性差,农村公路技术等级有待提高。全市路网等级为3.87(含村道为4.42)。主要河流航运条件差,开发程度低,等级航道比重低。
2、干线公路主骨架尚未完全建成,个别路段等级低,行车条件差,通行能力弱,设施配套不完善,安全隐患多。
3、县城过境公路和进出口不畅,交通阻塞严重。
4、农村公路标准低,质量差,抗灾能力弱,晴通雨阻,尤其是通村公路通而不畅,通而不稳,通而不安,通达深度、广度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5、道路铺装率低,仍有大部分乡(镇)不通油路或水泥路,公路整体质量和路网能力还较差,路网分布和路网结构不尽合理,服务水平低,难以发挥规模效益。
6、车站建设滞后,运力结构不合理。大多数乡(镇)无汽车站场,县级车站标准低,规模小,设施不配套,极不适应运输发展需要。大吨位、专业化、低能耗的货运车辆和安全、舒适的高、中档客车在公路运输中所占比重少,公路客货运输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方式有待提高。
7、码头建设数量少,规范程度差。全市很多码头基本处于自然状态,与水上运输不协调。船员老龄化,设施简易,存在较多的不便和安全隐患。
8、资金筹措难度增加。巴中市属于川东北盆周山区,地处连片贫困地区,区位劣势明显,交通建设难度大,项目本身效益差,单位投资成本高,项目补助资金少,标准低,地方财力不堪负重,随着农业税及附加费的取消,农村公益设施建设筹资渠道愈来愈窄,农村公路建养管投入压力增大,缺乏资金支持。
9、巴中市是连片贫困地区,经济基础差,底子薄,地方财力拮据,农民收入低,投入资金明显不足,加之地理条件差,山高坡陡,沟壑纵横,灾害频繁,工程艰巨,施工难度大,农村公路发展举步维艰。
第二章 “十一五”交通发展面临的形势
纵观国内外以及四川省宏观形势,伴随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愈来愈高。针对巴中而言,“十一五”期间到2020年,是巴中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能否实现“头三年巩固越温成果,后五年实现小康水平,再十年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抓住机遇,超常规跨越发展,遏止并缩小发展差距,实现脱贫致富建小康的宏伟目标,巴中交通建设至关重要。
第一节 “十一五”期间巴中市交通运输面临的形势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交通运输需求不断增长
“十五”以来,巴中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再上一个新台阶。2005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29.01亿元,“十五”期年均增长9.7%。“十五”期,巴中交通运输需求快速增长,民用汽车拥有量增长31%,公路客货运量比2000年也有大幅增长。随着生产的不断扩大和经济活动的增多必然产生对交通运输的更大需求,同时对交通运输的不断投资也会进一步刺激经济的增长。巴中市为缩小差距、赶超全省平均水平,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打牢基础,增添后劲,制定出“十一五”国内生产总值将以年均11%的速度增长目标,预示巴中市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经济高速增长周期。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经济规模将迅速扩大,市场活力将不断激发增强,物流总量将快速增加,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探亲访友、异地购物、旅游等出行次数将快速增长,客、货运输需求将日益增长。
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交通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终体现,也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在国家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解决贫困地区温饱问题的政策扶持下,目前仍处于贫困中的巴中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将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将向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的小康方向发展。随着探亲访友、异地购物、外出旅游的需求逐渐增加,交通消费热点凸现,出行人数和频率增加,出行距离延长,活动范围扩大,交通消费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特别是小轿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加快,对交通消费需求趋旺,同时旅客对安全、快捷、舒适、方便的交通运输提出更高要求。
三、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运输需求增加。
农村人口太多,城市化水平较低,是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2005年巴中市城镇化水平为21.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更远低于全国40.5%的平均水平。较低的城市化水平,制约了巴中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的根本出路,是加快老区脱贫致富建小康的重要措施。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功能增强,人口规模扩大,城市带不断出现,消费群体扩大,将促使人流和物流,交通既要为城镇化进程提供可能,也要加快提供更大规模的供给,逐步适应城市间、城郊间和城乡间人流物流快速增加的需要,以达到通达便捷、运行快速和安全高效。
四、科学的发展观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新要求
科学的发展观要求交通运输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需求,不仅要扩大数量,更要提高质量。不仅要加快建设速度,更要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降低能源、土地等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逐步达到交通运输建设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交通运输建设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应该做到干线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并举,统筹各层次路网建设协调发展;水陆并举,统筹公路建设和港航建设协调发展;建设和运输并举,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和客货运网络协调发展;建、养、管并举,统筹建、养、管协调发展;交通建设与生态环保并举,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使交通运输成为缩小工农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奠定坚实基础,并充分发挥先导作用,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进程、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靠保障。
五、交通运输必须适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巴中的要求
交通运输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安全保障工程,提高公路水路设施的功能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因安全设施不完善导致的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巴中经济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最集中地表现在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拉大。交通运输必须适应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客运覆盖率,切实改善农村广大地区的出行条件,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脱贫致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构建和谐巴中的需求。
第二节 “十一五”巴中市公路运输需求预测
一、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交通需求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二次需求,是关于未来人和物空间位移有支付能力的欲望,其位移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社会经济活动量的大小,人们的支付能力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是交通需求预测的重要基础。
巴中市“十一五”及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扶贫开发为中心,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培育支柱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生态良好、社会和谐,2020年基本实现小康。
根据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经济增长目标: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11%,人均GDP达到720美元。
经济结构调整目标:形成适合巴中市情的产业结构,城乡互动,通过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推动工业化进程,构建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市域经济结构。2010年,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60%以上,工业(包括农业产业化)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
生态建设目标: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继续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201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
居民生活目标:到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10000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3200元。
社会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总人口控制在380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4‰。
城市建设目标:完善巴中市的功能,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和中心地位。抓好诺江镇、南江镇、江口镇、恩阳镇、曾口镇建设,打造诺江镇、桃园镇等旅游明星集镇。201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30%。
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主要包括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等项指标。人口预测取决于人口政策,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等经济指标预测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巴中市历史年份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分析,得到预测模型。社会经济发展预测主要根据巴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未来巴中市的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GDP等指标,预测结果见表2-1。
表2-1 巴中市社会经济主要指标预测表
项目 2005年 2010年 年均增长率(%)
2005年 2010年
GDP(亿元) 129.01 220 9.7 11
人均GDP(美元) 434 720 9.2 10.7
总人口(万人) 370.03 380 0.53
二、运输量预测
影响交通运输需求的因素有经济增长、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区域间经济社会联系、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
通过对巴中市近年公路客、货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对未来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并参照已编制的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预测指标,预计“十一五”期间,巴中公路客货运输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幅度,水路运输仅能维持现状甚至继续萎缩。
到2010年,预计全市公路客运量为2900万人,旅客周转量159000万人公里,货运量1750万吨,货运周转量80100万吨公里,“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9%、6.9%、8.6%、9.3%。
2005年,主要省、县道交通量分别为2115辆/日(小客车)和650辆/日(小客车),到2010年,主要省、县道交通量分别达到3700辆/日(小客车)和1140辆/日(小客车),“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均为8.5%左右。
第三章 “十一五”目标与重点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条块结合,分级负责,保证重点,联合建设,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完善路网,提高功能”的指导思想,实现交通新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可靠的保障,促进巴中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规划原则
1、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好中求快、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深化对新时期交通发展规律的认识,把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成果转换为促进交通发展的科学思路。把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规划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考虑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先导和支撑作用,改善落后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建立城乡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同步推进的新型关系。
2、坚持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规划要从发展经济、交通先行的角度出发,既要注重规划的合理性和适度超前性,又要避免规划脱离实际和实施的可能性。依靠各级党政的重视和领导,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继续发扬“宁可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精神,统筹城乡交通建设协调发展。既要加快干环线主骨架和红色旅游道路建设,又要兼顾通乡、通村公路的“通达和通畅”建设。充分考虑客运网络协调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延伸“绿色通道”和搞活农产品流通,在努力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的同时,注重提高农村客运班车的通达率和覆盖面,着力解决农民出行难的问题,加快城乡商贸流通。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普及与提高、速度与质量、完善与配套、投资与效益的关系。
3、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因路制宜、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建管并重的原则。根据区域特征,从实事求是、整体推进的思路出发,着力提高现有路网等级,注重建设、养护与管理并重,协调发展。
4、坚持扶贫开发、城镇建设、开发旅游、利用资源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处理城镇化、工业化和市场化建设需要以及旅游资源开发的关系,把发展交通,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工程,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影响力,吸收和消化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加速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5、坚持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原则。公路建设与水运建设、汽车场站与渡口码头建设应合理分工,有序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6、坚持科技兴业、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交通建设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树立“绿色交通”的理念。在交通建设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总方针,遵循“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兼顾生态”的原则协调经济建设与资源合理利用、资源开发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优化配置。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技术水平,转变用地观念,实现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统筹交通建设与生态环保协调发展,建设中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尽量降低工程建设对资源和自然景观的影响,做到建成一条公路,繁荣一方城乡经济,美化一片城乡环境,实现交通建设与资源、环境和谐统一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节 “十一五”规划建设目标和重点
“十一五”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到2010年,公路水路基础设施能力明显增加,运行质量明显改观。积极建立适应经济要求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质量明显提高。加大科技教育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初步建立起能力充分、组织协调、运行高效、管理上乘、服务优质、安全环保的公路水路运输系统,与预计在“十一五”建成的巴乐铁路共同构筑基本协调和顺畅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使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得到总体缓解,使国民经济的制约状况得到总体改善,实现公路、水路、铁路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
一、运输服务目标
积极推进“一小时通畅工程”,基本建立起以干环线为主体,以县(区)为节点的快速运输网络,做到“四个突出,四个实现”。即:突出高速公路建设,构筑大通道,实现与省会城市快速连接;突出干环线和红色旅游公路建设,实现区域交通通畅;突出通乡路建设,实现乡乡通油路(水泥路);突出通村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渡,实现村村通公路。
二、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一)公路
到2010年,公路交通有效供给总量明显增加、结构明显合理、质量明显提高。干环线公路等级全面提高,达到二级和三级以上技术标准。协助建成广巴高速公路,实现市政府所在地至各县的公路用二级公路连接;城市进出口路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通往相邻省、市、县的出口公路基本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省道除成南路二南段、万阿路通铁路外,其余全部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县道公路基本消除等外路,主要县道达到三级公路标准;县通乡的公路基本达到四级公路标准,实现乡乡通油路(水泥路),建成部分县乡公路断头路、联网路;抓好通村公路建设,提高通达深度,实现村村通公路,部分村道达到四级公路标准,有条件的村道通上油路(水泥路)。通过5年的发展,基本实现市到省会公路高速化、市到县的公路快速化、县通乡的公路实现硬化(油路或水泥路)、乡通村的公路畅通化、全市公路网络化。
1、公路网规模
到201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2028公里,比2005年新增112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公里、省道682公里、县道1568公里、乡道2276公里、专用公路55公里、村道7400公里。等级公路达到4542公里,占总里程的36.8%,比2005年增加132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7公里、一级公路达到45公里、二级公路达到637公里、三级公路为717公里、四级公路为3096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达到6160公里,占总里程的51%,比2005年增加4633公里。实现100%的乡(镇)和48%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
2、运输站、场
“十一五”期间,加大县级汽车站投入,积极建设乡(镇)汽车站。新建县级车站7个、乡(镇)汽车客运站151个,招呼站700个。逐步建立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依托,站场设施配套,管理有序的农村客运网络。
为方便广大农村地区,加快渡改桥建设,力争完成6960延米/58座渡改桥工程。
(二)水路建设目标
“十一五”期间,水路建设以码头建设为重点,在全市河流和库区新建客货码头50个,使码头个数达到121个,从而形成布局完整、运行安全、管理规范的水上交通港口码头运输网络。
(三)铁路
建成乐巴铁路;加快巴(中)达(州)铁路前期工作并力争开工建设。
(四)支持保障系统
加强水上交通安全预防和监控措施,提高预防和解决水上安全事故的能力。
(五)运输装备
积极发展厢式货车,鼓励发展大中型高档客车,大力发展适合农村客运的安全、实用、经济型乡村客车。
三、信息化发展目标
提高交通电子政务覆盖率,加快交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好地为行业管理和社会公众服务,努力提高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建立公共应急联动体系。
第二节 发展重点
“十一五”期间巴中公路交通发展主要是抓好三个重点:
一是以高速公路为重点,建设大通道,积极配合省交通厅完成广巴高速公路建设。
二是以干环线、红色旅游、出境路、城市过境路改造提高为重点,达到上等升级,完善配套,提高质量,确保畅通。
三是以农村公路为重点,抓好县通乡油路(水泥路)建设和乡通村公路建设,提高通达率,扩大受益面,为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良好的道路条件。
一、主要建设项目:
1、配合省建设广巴高速公路47公里。
2、建设干环线和红色旅游路11个项目479公里,大中桥2520延米/16座,隧道2013米/3座。
3、建设通乡油路127条1275.6公里。
4、建设848个村2615公里的通达工程。
5、建设3434公里的通畅工程。
6、建设58座6960延米的渡改桥工程。
7、积极配合省交通厅做好巴中—达州、巴中—南部、巴中—汉中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力争在“十一五”尽快开工建设巴中—达州、巴中—南部高速公路。
第三节 投资估算
“十一五”巴中公路水路建设总投资为50.8亿元(含广巴高速公路),其中公路投资48.1亿元,水路和客运站场投资2.7亿元。部、省补助39.2亿元,地方自筹和贷款11.6亿元。
第四章 对策措施
要实现我市交通建设发展目标,任务十分艰巨,关键是狠抓落实。从巴中实际出发,提出以下措施:
1、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发展意识
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要充分认识到交通是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是改善革命老区落后面貌、扶贫攻坚、脱贫致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要坚持继续大力发展交通的决心不动摇,切实增强对交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运用一切宣传工具,加强舆论导向,汇聚各方力量,同心协心,形成共谋交通发展的强大合力。
2、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密切配合,通力合作
发改委、交通、国土、税务、林业、公安、建设、环保、银行等相关部门要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协调联动,为交通建设尽职尽责,努力为我市交通发展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3、充分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交通建设的组织领导
要把交通建设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来抓,市、县(区)、乡镇各级政府要成立专门班子,确定专人负责,实行专项考核。各级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定期召开现场会,实实在在解决具体问题,推动工程顺利实施,确保目标按期完成。
4、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各项工程建设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基本建设程序,认真落实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明确责任,选好队伍,从严格制度入手,强化人的质量意识,实行质量终身制。认真加强现场管理,强化监控,钉死重点环节,严把关键部位,千方百计确保工程质量。要优化工程设计、降低工程造价,坚持和依靠技术进步,实施科技兴交,大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节约投资,保证质量,提高效益。干环线公路要把“严”字贯穿于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严格合同管理,严格工程质量控制,严格施工工艺控制,切实加强项目管理监督,精心打造精品工程。农村公路要坚持因地制宜、因路制宜,抓好行业指导,提供技术帮助,保证质量和进度。认真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和杜绝质量事故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5、进一步拓宽交通建设筹资渠道
要完成交通建设的目标任务,困难很多,突出的问题是资金,要拓宽融资渠道,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多样化。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用好用活收费还贷政策,积极争取银行大力支持;二是采取土地出让,将城镇公路沿线有开发价值的土地依法交由交通部门开发,其收益用于交通投资;三是争取市、县(区)政府每年从财政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四是以项目为载体,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积极争取省上乃至国家和中央有关部委的支持,加大对我市公路建设的投入;五是建立国家扶持引导,乡(镇)主体投资,群众集资投劳相结合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集体制。依靠地方,依靠群众,多渠道筹集公路建设资金,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6、分级负责,突出重点
省、县、乡、村公路建设,实行辖区负责,明确投入主体。市上主要负责高速公路和重要的干环线及红色旅游公路建设,其余干环线和通乡油路由县乡负责,市上加强检查指导与监督。农村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由乡村两级负责,利用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尊重群众意愿,在政府主导下,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按照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推动农村公路建设,促进农村公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7、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
为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对列入规划的项目,要落实专人,明确职责,抓紧抓好项目论证、勘测设计、资金筹措等,提高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对农村公路按照群众自愿,竟争立项的方式选取项目,提前做好资金筹措方案,按轻重缓急,排出序列,突出重点,加快进度,做好项目储备,以满足开工建设之需。
8、争取政策支持,促进交通大发展
依靠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好公路优先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制定有利于我市交通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做到大小政策配套,优惠政策落实。在土地使用、房屋拆迁、青苗赔偿、税费征收、料场选用等方面给予最大优惠,实行“减、免、缓”,从各方面努力,减少工程投资,缓解资金紧缺矛盾,力争用较少的投资,办更多的交通事业。
第五章 交通发展展望
2010年~2020年,巴中市交通发展的重点是:以交通服务和拉动经济为手段,构筑大交通、大通道,完善主动脉,强化主枢纽,建立大网络。继续依靠国家和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加快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十字型”高速公路网络。以高速公路为依托,以优化完善路网结构配置为目标,建成以省道干线和重要县道为主、大小环线公路相连接,辐射重要城镇、重点经济区、资源区、旅游名胜区的畅通直达的区域经济骨架公路网络。以提高路面铺装率为重点,加快乡与乡之间联网路路面铺装和通村油路建设,形成层次分明、等级适宜、布局合理、桥涵和交通附属设施配套完善的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运输网络。
巴中市水路、运输站点“十一五”规划建设项目表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规模(公里/平方米/个) 建设年限 项目总投资 其中 “十一五”预计完成投资 前期工作情况
开工年 完工年 交通部补助 省市自筹 银行贷款 其它
总计 27366 6210 9508 1700 350 27366
一、内河建设合计 50 1520 590 930 1520
1、港口、码头建设项目 6 2006 2010 740 200 540 740
2、乡镇客货小码头建设 新建 44 2006 2010 780 390 390 780
二、运输站、场建设合计 372080 16248 5620 8578 1700 350 16248
1、县以上客运站 141420 6650 1900 2700 1700 350 6650
巴州区城东车站 新建 18500 2007 2008 800 200 400 200 800
巴中市高速公路汽车客运站 新建 40920 2006 2008 2000 500 500 800 200 2000
南江县城东车站 新建 15000 2009 2010 700 200 200 200 100 700
南江县城西车站 新建 11000 2006 2008 550 200 200 100 50 550
平昌县城西车站 新建 18000 2008 2010 800 200 400 200 800
通江县城西车站 新建 18000 2008 2010 800 200 400 200 800
巴中铁路汽车客运站 新建 20000 2006 2008 1000 400 600 1000
巴中市水路、运输站点“十一五”规划建设项目表
项目名称 建设性质 建设规模(公里/平方米/个) 建设年限 项目总投资 其中 “十一五”预计完成投资 前期工作情况
开工年 完工年 交通部补助 省市自筹 银行贷款 其它
2、农村客运站 230660 9598 3720 5878 9598
巴州区农村客运站46个 新建 66160 2006 2010 3058 920 2138 3058
通江县农村客运站43个 新建 82460 2006 2010 3255 860 2395 3255
南江县农村客运站30个 新建 36920 2006 2010 1090 600 490 1090
平昌县农村客运站32个 新建 45120 2006 2010 1495 640 855 1495
招呼站全市700个 新建 2006 2010 700 700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