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连云港律师网,如果您还帐号?您可以 免费注册 ,如果您已经是本站的会员,您可以在此 会员登录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联系:

公告:欢迎光临连云港律师网,请律师会员上传照片!
搜索: 您的位置主页>法治资讯 > 女儿雇凶弑父,何等仇恨大过了爱?(图)

女儿雇凶弑父,何等仇恨大过了爱?(图)

2008-06-23 07:57:14   出处:新华网   发布人:连云港律师网   浏览:2707

21岁女子对父亲再婚生子产生怨恨,欲花15万元雇凶杀父,法庭上忏悔求父原谅。

王鹤(右)和李某坐在被告席上,后悔不已。

    100平方米的房子是父亲给买的,裘皮是父亲给买的……即便如此,21岁的女儿还是无法原谅父亲再婚,她决定雇凶杀父。

    她的父亲不愿相信这一切,坚持说女儿产生杀人想法是得了“精神病”,而鉴定结果是女儿一切正常。

    昨日,法庭上的女儿痛哭着忏悔:“父亲是爱我的,(我)在看守所时,父亲还来看我,给我送换洗衣服。”

    女儿生怨 因父母离婚

    昨日8时,(辽宁)抚顺市望花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

    8时30分,3名被告人在法警的押解下走进法庭。

    21岁的王鹤走在最前面,她扫视了一圈旁听席,目光落在了一个50岁左右、穿制服男子的身上。看了一眼后,王鹤将头深深低下。走在王鹤后面的,是她的31岁的男友李某,以及王鹤雇佣的杀手闫某。

    据了解,35岁的闫某曾在2002年因抢劫罪和盗窃罪被判刑。

    据检察机关指控,王鹤6岁时,父母离异,王鹤同母亲一起生活。由于生活琐事,她与父亲王林(化名)产生矛盾,积怨很深,遂产生了杀父的念头,并将这个想法告诉了男友李某,让其找人杀害父亲。

    2008年1月份,李某见到闫某,提出要闫某“帮忙打一个人”,后来还让闫某用枪“帮忙杀死一个人”,并答应事成之后给闫某15万元。李某还带闫某指认了王林的住处和照片。

    2008年2月,王鹤和李某决定2月20日对王林下手,当天是王鹤姥姥的生日,王林必然到场。但闫某一直关机。

    2月21日,有过吸毒史的闫某被警方抓获,继而王鹤和李某落网。

    女儿哭诉 一家人没合影

    “家里的一切都由母亲承担,她过得很苦!”法庭上,王鹤说。

    

王鹤的母亲证实,王鹤曾说过恨不得她父亲死。

    王鹤说,在她的印象里,父亲性情暴躁,经常因小事对她和母亲大打出手,父亲虽然给她钱,但是他们之间没什么沟通。尤其是在知道父亲和别的女人有了一个小男孩后,她对父亲更加反感了。

 

    王鹤交代自己起杀意是在2007年11月的一天。因为她没有上班,父亲知道后,又是一顿“谩骂”,她感觉到“自己日积月累的压力突然变大”,于是产生了杀父的念头。

    “我的钱夹里,有三张单人照,妈妈的,爸爸的,还有我的,我们三口人没有过合影,我一直想把这三张照片合成到一起,毕竟我们是一家人。”王鹤哭着说。

    在王鹤羁押期间,有关部门对她进行了精神病鉴定,结论是“事发时无精神病”。

    对指控的故意杀人罪,王鹤等三人均表示没有异议。

  女儿忏悔 请求父亲原谅

    “请父亲原谅我的鲁莽,我知道自己错了,他是爱我的。”庭审最后,王鹤再一次哽咽,“在看守所时,他还总来看我,给我送换洗的衣服”。

    公诉人认为,案件没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后果,但它带给家庭、社会的负面影响却不可低估。如果被告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就不会彰显法律的尊严。

    最后,公诉人认为,应该以故意杀人罪追究三名被告人的刑事责任,但三人又都是预备犯,建议法庭对王鹤、李某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闫某系累犯,应从重处罚。

    对话

    记者:王鹤为什么会对你这么怨恨?

    王林:不知道,我对她很好的,给她买了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工作也是我给找的,她喜欢的裘皮一次就买了两件,手里好几张银行卡,她都透支了几万元。

    记者:她曾经割腕三次,服毒一次,这是为什么?

    王林:她就是想发泄一下,她精神有些问题,等她出来了,我马上带她看病。

    记者:是不是教育方法上出了问题?

    王林:我是父亲,管教她很正常,唉,我现在连死的心都有。

    “我连死的心都有”

    专家分析:女儿对父亲爱深恨切

    “这是典型的爱之深恨之切的表现。”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犯罪心理学教授李迎春,分析了王鹤的犯罪心理。

    李教授认为,家庭的不和谐,导致了王鹤的心理畸变,由于父亲在物质上给予女儿的太多,所以女儿在情感上形成强烈的期待,她更希望父亲能给予更多的情感关怀,并且永远对她好,一旦这种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形成强烈的反差心理,并由爱生恨,恨可能超过爱。

    “这种恨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长期情感变化的积累,所以要消除这种恨,也需要被告人改变认知、生活习惯,是个长期过程。”李教授认为。(新华网辽宁频道-华商晨报 李战洲)

本站声明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添加收藏 - 友情链接